固态电池掀起涨停潮股票配资排排,热度持续加强,前排核心诺德股份、湘潭电化、英联股份均实现连板晋级,增量资金持续向低位趋势股展开套利,利元亨等多只20厘米股补涨上板。
5月以来,我们持续跟踪并分享固态电池产业链逻辑及动态:
6月23日:紧急提醒!固态电池大消息,就在25号!聚焦核心增量真受益名单!(附股)
6月18日:爆发信号!政策强推+产业冲刺!固态电池关键节点不容忽视!(附核心标的)
6月09日:突破新高!固态电池进展超预期,产业链龙头名单速取!(附股)
5月21日:爆发!国家战略攻关!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名单
近期,固态电池产业链的调研交流频繁,以下梳理6月最新的8家专家调研交流精华内容,更清晰理解固态电池产业链及其核心个股:
一、固态电池核心动态
1、产业化进程加速:
时间节点:2025年下半年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,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。
里程碑事件:1)国轩高科、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已交付全固态电池中试样品;2)工信部计划2025年9月进行中期审查,2026年量产线招标。
产能规划:国内半固态+全固态产能规划超450GWh,2025年有效产能约20GWh。
2、技术路线形成共识:
1)硫化物电解质主流化:
离子电导率突破: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液(10⁻³ S/cm),适配全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需求,宁德时代、丰田、三星SDI重点布局。
干法电极工艺:替代传统湿法工艺,解决溶剂毒性问题,设备价值量提升3-5倍(单GWh辊压设备从500万→2000万),纳科诺尔、宏工科技为干法辊压设备核心供应商。
2)锂金属负极创新
蒸镀工艺:英联股份的原子级平整蒸镀技术解决锂枝晶问题,支持2-3μm超薄锂箔,循环寿命提升至800次+(传统压延工艺仅300-500次)。
复合集流体:永冠新材不锈钢基集流体抗硫化物腐蚀,减薄至10μm以下,适配高电压固态电池。
3)干法成膜技术
纤维化+多级辊压:红光科技混料纤维化设备实现干法电极连续生产,银河科技八辊压机解决极片孔隙率问题,能量密度突破500Wh/kg(实验室数据)。
二、核心受益环节
1、设备端:弹性最大
前道设备:干法成膜设备(价值量占比40-50%),代表企业:纳科诺尔(干法辊压机,单GWh价值量从500万→2000万)、先导智能(整线方案,硫化物干法电极设备)。
中后道设备:叠片机(替代卷绕,先导智能/利元亨);等静压设备(解决固-固界面,海目星重点布局)。
增量空间:固态单GWh设备投资额2亿元(液态电池1亿元),2027年设备市场超千亿。
2、材料端:高壁垒方向
硫化锂:全固态核心材料,成本需降至30万元/吨(当前200万+),标的:翔丰华(气象沉积法技术领先)、当升科技(绑定宁德时代)
锂金属负极:用于高能量密度场景(无人机/机器人),工艺以压延为主(天铁股份),蒸发沉积法为潜力路线(英联股份)
复合集流体:不锈钢基替代铜箔(抗硫化物腐蚀),永冠新材布局
三、固态电池应用场景
低空经济:大疆无人机半固态电池已测试(350Wh/kg),2026年商用。
新能源汽车:半固态电池(蔚来ET7)成本为液态1.5倍,全固态2027年装车。
消费电子:苹果/三星研发固态手机电池(ATL合作),戴尔笔记本半固态产品验证中。
后续关键点:产业化进度(2027装车)vs. 技术路线收敛(硫化物胜出?)—— 2025年Q3工信部审查为关键验证点。
四、三层次布局策略
基于产业化进程与技术路线演进,固态电池投资策略分为短期设备先行、中期材料放量、长期场景爆发三阶段:
短期策略:设备先行(2025-2026)
核心逻辑:产业化初期设备需求弹性最大,干法电极工艺替代湿法,设备价值量提升3-5倍。
中期策略:材料降本(2026-2027)
核心逻辑:材料成本制约产业化股票配资排排,硫化锂、锂金属负极降本是规模化关键。
长期策略:场景爆发(2028-2030)核心逻辑: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液态1.5倍,低空经济、机器人等高端场景放量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瑞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